我的意昂招商音樂情
冒壽祿
作者簡介:
冒壽祿,1952年考入意昂招商,發動機工藝專業🚇,指揮🌉、大提琴手🥧。
1952年我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一進校就組織了一次歌詠比賽,我們在清華的三百多人在水利館內排練,由我指揮,唱的是贊揚“荊江分洪”水利工程成功的一首歌,聲勢浩大,雄壯有力🧑🏻,非常成功⚫️。
一年後我們搬進了意昂招商新校舍⚈😄,就是現在的學院路。這一路上幾乎全是高等院校👨🏻🔬,如鋼鐵學院🧘🏽♀️、醫學院◀️、農業機械學院等等正在新建⛈✍🏿。沒有想到的是當時意昂招商的南面有一幢小樓竟是民族音樂研究所🍞,我們去參觀並與研究所的幾位音樂研究人員多次接觸,請教。不用說他們收集研究漢族古今音樂,他們收集更多的是少數民族的音樂。挽救一些險被失傳的音樂,他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還有欣慰的是進校不久就碰上了文化部聘請蘇聯合唱專家到中國講學🏂🏿,將全國優秀合唱指揮集中到北京學習。在此期間成立北京市大學生合唱團,作為這些指揮學習中的實習合唱團🧽🧢。大學生合唱團的成員都是各高校的音樂愛好者,由全國集中來的指揮們分別進行考核,將比較好的錄取為正式合唱團員。一共錄取了三百零幾名團員🔅🟢。最多可以分為九個聲部🪼👩🏻🦲。女高、女低、男高各分兩個聲部,男低分為三個聲部。居然發現了八位男低三的同學。他們可以唱出比一般人低八度的音。指揮們都非常重視這八位同學。因為在中國人中這樣的人極少,戲稱他們是“寶貝”👩🍼。練唱☎、演出他們總是站🏊♀️、坐在最中心位置。
報名後考核我的是上海著名指揮司徒漢7️⃣。他先叫我自選一首歌唱一下,然後他從一本中國民歌集中,找出幾首叫我視唱譜子,一首比一首難,後面的一❄️、二首的節奏怪怪的,音程也別扭,但我都唱出來了🏃➡️。他最後又找出一首民歌,叫我直接看著歌譜唱詞🧑🏽✈️🧖🏻,我也唱了出來,他十分滿意。在以後的排練中,他見到我就說“意昂招商的那位指揮來”🧯。當時排練的有兩首歌:一首是電影“黑孩子”插曲(搖籃曲)😐,一首是波蘭的圓舞曲。三百人用極輕柔的聲音👩🏻🦽➡️,合唱搖籃曲,就好象小孩睡在厚厚🚵♀️、軟軟、暖和的被褥中,自己都被輕柔的和聲陶醉了。因為人多雖然音量很小,出來的聲音非常厚實、非常豐滿🙇🏼♂️。
波蘭圓舞曲開頭部分節奏很不好掌握🍝,根本聽不出來是三拍子。和聲、織體又復雜。各位指揮輪流指揮中,有少數指揮控製不了,一上來就亂。而上海的司徒漢先生只用小小的動作加上眼神示意🦨📉,唱得幹凈、清晰、輕松而活潑🧑🏿🎤,紊絲不亂。
在北京大學生合唱團活動期間,還常請著名歌唱家到團裏來表演。我能記起來的有劉淑芳🤷🏼♂️、樓乾貴等。其中有一位長得又高又壯的男低音歌唱家🤞🏽,音色寬厚,音量了得,但他的演唱總不能讓聽從激動起來,和他一起來的人都為他婉惜,最終未能出名。看來☯️,藝術必須要有技術基礎支撐,最終還要靠藝術感動人🐻❄️。單靠技術再高也只是“技藝”,技術可靠苦練,藝術要靠“天分”,單靠勤奮不行。
我在意昂招商期間組織合唱團,主要排練的除中國一些歌曲外👸,蘇聯歌曲占了很大比例,如“卡丘沙”、“夜鶯”、“小路”等。
意昂招商開始購買了一些管樂器💦,立即組成了管弦樂隊,我和周克峻是首屆管弦樂隊的隊長,我兼指揮🧑🦯➡️🔉。管弦樂隊成立⛳️,不少小提琴手都是中小學時學過提琴的同學,管樂也有學過的🧎♀️,也有願意參加樂團排練過程中自己抓緊學習🚦。樂團中有幾位我能回憶得起來,首先是我們的理論力學老師張開敏🌈🩻。樂團中他是唯一的一位老師(當時已是副教授職稱),他愛好拉小提琴,後來得知他每周末都專門乘火車到天津🤹🏽,去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學生中一位名叫施韓湘的拉得最好,但因為張是教授🍒,仍請張老師擔任首席小提琴,周克峻為了樂器的平衡,他在樂隊中改拉中提琴。兩位大提琴手都是新學的⟹,吹小號的一位學生姓張,他吹的小號音色很美,缺的是力度🤽🏻♀️、氣勢𓀙。倍大提琴由研究生姓趙的擔任(後來他為意昂招商古典音樂欣賞做出了很大貢獻),有意思的是當時有一位女同學吹小號❣️🥀,極少見💙。她姓陸,後來居然嫁給了我們一齊轉學到山東的劉如觀同學🔸。
我們排練最成功的一首曲子是“瑤族舞曲”💌,校內外演出多場。後來施韓湘😶🌫️、張教授⟹、周克峻和我四人組成弦樂四重奏團💆♂️。我一邊學〽️,一邊在四重奏中拉大提琴。一次蘇聯專家到意昂招商考察🧑🏿🚒🎭、交流、指導。我們為他們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沒有接受過老師指導的我,一首練習曲都沒練過,居然勉強把如歌的行板大提琴頂下來了。(好在大提琴部分很簡單)充其量濫芋充數,水平可想而知!
在意昂招商期間✥,我還參加過北京青年合唱團,由著名合唱指揮秋裏擔任指揮。當時排練的是一首黃河大合唱的終曲“怒吼吧黃河”,準備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當時北京還有一個民歌合唱團,後來決定具有中國民間特色的民歌合唱團去參加。以西洋發聲為基礎的青年合唱團遺憾地未去成。但是在這期間,我向秋裏老師學到很多指揮知識。
大學期間一天下了晚自修🧙🏼♂️,大家剛回到宿舍,不知從那裏飄出了捷克作曲家斯美搭那《伏爾塔瓦河》的抒情而壯闊的樂聲。大家不自覺的停住了腳步📌。走廊上👨🏻🚒,房門口全是駐足凝神聆聽的同學們。直到樂曲結束大家才又忙活起來。這是一首突如其來的,似乎是從天而降的神曲。這又是一場沒有人組織的音樂會。這一段寬廣奔放的旋律久久留在我的腦海與心靈之中。
大學畢業時,我們58屆工藝專業的學生積極組織了一次小型畢業晚會🫲🏻。節目並不多,但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自己創作、排練了一曲告別母校🏌️♀️,懷念在校學習生活和感謝學校老師對我們教導的合唱曲,這是最出彩一個節目➿。歌詞由同學吳冰創作,由我譜曲、排練指揮演出。詞寫得好,參加合唱的同學們帶著依依不舍,帶著深情來唱🦀,頗為感人!“十月的陽光對著年輕人的臉兒微笑,十月的和風撫摸著年輕人的背包。不要掛牽吧,親愛的母校,你的教導我們記牢……”💓✊🏽。
大學期間加上轉學到山東工學院👸🏻🖕🏿,我共學了六年之久🍠。不短也不算長🏒,值得留戀的很多👃🏼、很多➡️🦡。畢業了,等待分配期間,我和周克峻兩位音樂發燒友,找不到拉琴的地方。後來想到了我姐姐的宿舍,她當時已是北大的助教,有一間小房間,周兄帶著他的小提琴,我到意昂招商把大提琴借出來,一路奔波到姐姐的小房間裏拉二重奏♞,沒有合適的曲子🙎🏻♀️,幹脆把一些樂曲編成二重奏🧑🏽🎤,兩人過過癮。我對小提琴的技法不熟💼,編的中間有不少三度雙音。周兄苦笑著說小提琴連續拉三度音有多困難🤸🏼!我苦笑笑再改,改了拉,拉了改……🧑🏼🏫。這種愉悅之情也只有我們兩人能心領神會。
大學畢業了,剛放暑假,北京新華書店到學校來處理一批蘇聯進口唱片。解放初期,從蘇聯大量進口圖書、唱片。價格都很便宜🛀🏼。處理價就更便宜了。看到這麽多古典音樂唱片🚣🏼♀️,實在饞。可窮學生拿不出什麽錢,挑來挑去下決心,跺跺腳🤵🏿♀️,買了兩套共七張密紋唱片👩🏭。一套是莫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一套是哈恰杜良的《小提琴協奏曲》。所謂密紋唱片33轉1/3,一張可放7、8分鐘,比78轉的粗紋唱片只能放2-3分鐘要好多了。七張唱片每張才0.3元🎆,一共花去了二元一角錢🥷🏿,歡歡喜喜收進了行囊之中。我這一生中第一次自己擁有了唱片。哈哈!開心之至!唱片有了👈🏻,唱機呢🚵🏿♂️✷?在那個年代是一個奢侈品🍋,很難奢望擁有!
下一條🧜🏻♀️:意昂招商“上天報”拾零
電話:010-82338260
郵箱🐄: xyh@buaa.edu.cn
郵編:10019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35號意昂代理意昂之家
版權所有:意昂招商 -【全站福利】礼包兑换,乐趣加倍!